:::

  台灣之光!王主科執行長榮獲國際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教授.jpg王主科執行長有著高大帥氣的外表,說話語氣溫和,他總是耐心地為家長解釋病情,並且告訴家長「我們會盡力做好!」,他認為再困難的病例,都要努力去完成,才不辜負家長託付,一句「不要擔心,我們會盡全力!」撫慰了無數家長焦急的心。他一路帶領台灣的小兒心臟科走向與世界同步,在2023年獲得國際先天性及結構性心臟病介入心導管醫學會(CSI Foundation)頒發終身成就獎的肯定,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也是台灣之光。

視小兒心臟科為一生的職志

王主科執行長在當住院醫師時就對小兒心臟科產生興趣,是呂鴻基教授的得意門生。1967年呂鴻基教授帶領台大小兒心臟科團隊完成台灣首例介入性心導管治療,王主科執行長則是在1986年創造台灣第一個心導管氣球擴張術,開創了劃時代的新技術,之後包括開放性動脈導管栓塞、瓣膜狹窄、缺損修補等治療,都逐漸走向以心導管介入治療取代外科手術的趨勢,讓兒童心導管從早期只能用來診斷及術前評估,到現在有越來越多先天性心臟病類型都可以透過心導管治療,並達到與開刀一樣好的效果,讓無數先天性心臟病童免去外科手術的風險與術後疼痛的恐懼。

在專業領域不斷突破,努力爭取健保給付

王主科執行長帶領的台大小兒心臟科團隊在心房及心室中膈缺損的心導管治療技術,早就與世界同步,然而技術發展初期,關閉器尚未能納入健保,自費的醫材對一般家庭來說仍是負擔,王主科執行長不斷與健保署溝通,成功爭取將手術費及材料費納入健保給付,讓病童除了免去開心手術的身體負荷,還能減輕醫療經濟負擔。

近幾年最新發展出來的經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手術,王主科執行長帶領的台大小兒心臟科團隊更是早在2015年就完成台灣首例的治療,此項新技術相較傳統的開心手術,不僅不需要開刀,留下的鼠蹊部傷口也很小,而且復原快速,幾天內就可以下床走路,大幅改善病人治療後的生活品質,在累積數十位成功案例之後,終於讓健保署於2021年底核准經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之給付,讓這群已歷經多次開心手術的病患,不需要再面對一次外科開心手術帶來的風險。

許多人不知道,執行心導管手術的醫師必須在治療病人時穿著沉重的鉛衣,有時候處理困難的個案,穿著鉛衣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然而心導管室的溫度調控必須配合兒童的身體狀況,溫度不能太低,並且兒童心導的管難度常常高於成人,有時候甚至需要兩倍以上的治療時間,往往已經汗流浹背、腰酸背痛還是要專注於治療,過程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不過王主科執行長感性地說:「看到小孩子病好了,出院後笑容燦爛,你會覺得努力都得到回報了!」

成就獲得國際肯定

「國際先天性及結構性心臟病介入心導管學會」是致力於促進全球先天性心臟病、結構性心臟病和瓣膜心臟病介入領域發展的國際組織,2017年開始設立終身成就獎表揚給在該領域具有卓越貢獻的專家,王主科執行長獲得2023年「終身成就獎」,實至名歸,並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讓世界看見台灣。

王主科執行長耕耘小兒心臟科領域超過40年,包括引進在國際上證明對病患有臨床實證的最新治療方式,並且在技術上不斷突破,說他是台灣兒童心導管治療的第一把交椅,一點都不為過。不過他個性低調平實,獲獎時也僅是勉勵學生在疾病面前學會謙卑,虛懷若谷的態度實為後輩們的最佳典範!

王主科執行長大事記

1985年與呂鴻基、吳美環教授進行全台首例彩色小兒心臟超音波檢查

1986年完成台灣首例心導管氣球擴張術治療瓣膜狹窄

1992年完成台灣首例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高周波併用氣球導管治療肺瓣閉鎖

1994年完成台灣首例以心導管關閉心房中膈缺損

2004年完成國內首例以心導管關閉心室中膈缺損

2007年擔任台大醫院副院長兼兒童醫院籌備處主任

2012-2018 獲選台灣兒童心臟學會理事長

2012年獲瑞信基金會頒發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

2013年起擔任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執行長

2015年完成國內首例經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手術

2023年獲「國際先天性及結構性心臟病介入心導管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CSI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https://www.csi-congress.org/awards/csi-lifetime-achievement-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