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愛,她有了往前走的勇氣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1041230記者會原稿.JPG因為愛,她有了往前走的勇氣

 

小靜出生第一個月就確診是矯正型大血管轉位的患者,29歲成功接受全台第一例以心導置換管肺動脈瓣膜手術,她的存在,將帶給所有心臟病兒童與家長信心與鼓舞,當被病痛挫折得失去面對的勇氣時,別忘了有個人努力地活著,那就是未來的希望。

全台第一例以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手術,在104年12月完成了,患者是75年次的小靜,自出生一個月就確診是矯正型大血管轉位,從出生至今在分別在十一個月大,五歲及二十歲接受了三次心臟手術;相較於以往每次術後都必須在醫院住上個把月的經驗,這次由小兒心臟科進行的以心導置換管肺動脈瓣膜手術,住院五天就可以出院了!

來自社會的支持力量

笑起來非常甜美的小靜,已婚,從外型來看,和一般年輕女孩並沒有兩樣,但她以當年的心臟外科技術而言,此病症是極少數可幸運手術成功存活至今的,這次接受以心導置換管肺動脈瓣膜手術,對她來說,是這麼多年以來「最輕鬆」的一次手術。

小靜談起心臟病對生活的影響其實不大,除了不能做激烈運動之外,她正常上學,國中畢業就到外地求學,畢業之後也順利進入職場,談戀愛,結婚,成長過程和同儕並沒有太大差別,唯一最不同的,那就是面對傳統手術的痛苦,尤其是二十歲那年的開心手術,在加護病房住上個把月的經驗,那種身心承受的壓力,真的只能用刻骨銘心來形容!

所幸隨著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醫療技術越來越進步,終於出現「以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手術」,不僅可以免除傳統手術的風險,術後的恢復期也更短,原本選定四月份就要做,小靜也已經住進病房等候,但因為是台灣第一例肺動脈瓣膜替置換手術,台大醫院的人體實驗資料,必須先送衛福部審核通過才可以進行,在公家機關的作業流程延岩過久,很多治療是一切都準備好了,但是等不到衛福部核准公文,還是無法如期進行,因此延到12月才終於完成手術,八個月的等待時間,對心臟病患而言,可能會造成非常大的風險。

這次手術的自付額高達101萬,住院手術雖是健保給付,但是瓣膜和支架必須自費(瓣膜93萬,支架8萬),總費用由基金會與如新公司共同贊助二分之一,患者自付一半金額;這個案例的成功,雖然代表大中華地區心臟病兒共同的希望,然而手術費用高昂,很多家庭根本無力負擔,小靜感嘆地說,媽媽為了讓女兒接受手術,還提早辦理退休,拿退休金來支付這次的費用!

如果不是媽媽,自己根本沒有勇氣走到今天,這是小靜的感嘆與感謝!媽媽常說,人生就是走一步算一步,日子過一天算一天,媽媽的樂觀態度,帶給她很大的支持,只要願意和醫師好好合作,心臟病兒還是可以延續健康,遇見美好的未來!

和其他女同學一樣,小靜談戀愛,結婚,也希望未來可以順利懷孕生小孩,她渴望成為母親,希望和先生建立一個心目中的理想家庭,然而,先生面對小靜的心臟病,又是抱持著什麼樣的看法呢?同樣是75年次的小俊,面對雙魚座妻子對未來的擔憂,他淡定地說,凡事遇到了,就會有處理的方法,不必預先擔憂。眼前就好好過日子比較重要!

來自醫院的全力協助

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治療過程,必須仰賴家庭的支持系統,不僅必須具有經濟能力,父母對於治療的意見也必須逹成共識,站在父母的立場,不會放棄任何機會,但也常因看法不同而造成爭執,對此,小靜的父母又是如何分工?

談起小靜從小到大的治療過程,小靜媽媽滿心感謝,兒童心臟基金會幫了很大的忙,回想起小靜十一個月時做第一次手術,當時還沒有全民健保,醫藥費高達十萬月,家人一起籌出來了,五歲時做第二次手術,雖然已經有健保了,但自付額仍高達三十萬元,正愁著醫療費沒有著落,這時兒心基金會伸出援手,幫忙付了將近一半的費用,看起來是幫助孩子,但同時也是幫助了整個家庭。

家住中壢,小靜在小型婦產科診所出生,還在坐月子時,就覺得這孩子怎麼一哭鬧起來就面色發紫,當時先生的朋友提醒,孩子可能有先天性疾病,夫妻倆立刻決定送到台大醫院小兒科就醫,並確診為矯正型大血管轉位。

小靜媽媽表示,一開始真的很難面對孩子有心臟病問題,常常孩子一哭,媽媽也跟著掉淚;曾有一次孩子半夜哭鬧不止,趕緊抱著到住家附近的小兒科診所掛急診,竟然聽到醫師感嘆,這樣的孩子,為何還要救呢?當時聽了心都碎了!在沒有健保的年代,也曾聽聞娘家附近的嬰兒,因為沒錢治療,只能任其哭到力竭死去的例子,這些經驗,對同樣有心臟病兒的她而言,都是非常沉痛的衝擊。

還好是送到台大小兒科,小靜媽媽感嘆地說,如果沒有王主科醫師,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尤其在照顧小靜的過程中,一有大小問題,她就會徵詢王醫師的意見,從他的回答可以得到肯定與支持的安全感,醫師對於治療深具信心的態度,也讓媽媽格外安心!時間一晃,二十幾年過去了,雖然也常聽到有人建議去別的醫院看其他醫師,但是小靜媽媽清楚地知道,我的孩子是被台大醫院救下來的!

來自家庭的共同承擔

當時不到25歲的小靜媽媽,背著剛滿月的兒子,手裡抱著小靜,一個人從中壢坐巴士到台大來就診,她說女兒很乖,知道媽媽很累,都會要求自己走路就好:看著女兒健康成長,談戀愛結婚,媽媽非常慶幸女婿是陽光正向的人,也願意包容女兒的個性;小靜有時會說,如果沒有媽媽,自己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她雖然一聽就掉淚,但那是欣慰與感恩的眼淚!

小靜媽媽坦言,和許多家庭一樣,自己有時也想,沒有錢要怎麼醫?可是想多了也是無用,多想也不會改變,唯有家長願意陪孩子勇敢地往前走,老天爺自然會安排貴人來相助。

同時,其他家庭成員也要給予主要照顧者更大的支持;小靜媽媽感謝地說,先生是讓我全權決定就醫的事宜,信任我做的決定,認為我一定會盡力,並不會多加干涉,除此,也感謝婆婆非常疼愛小靜,心疼她受疾病所苦,這些都是來自家庭重要的力量。

人生從來都不是平順的,當然也會遇到挫折,甚至會聽到有人說,會生這種病,是前輩子做了壞事,這種說法曾讓小靜非常傷心,直到後來就讀馬偕護校,聽到:上天讓身心障礙的孩子生到那個家庭,是上帝知道這個家庭有愛心與溫暖,並不是有做錯事才投胎,這番話才讓她釋懷了。

相較於許多面對心臟病兒家庭的潰散,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持她走到今天?小靜媽媽堅定地說,孩子是我生的,我給她生命,我就有責任把她養大,給她生命,也要延續生命,醫療費有多少,就用多少,不能因為金錢缺乏就不積極,家庭必須先支持這個孩子,社會才能提供資源,雖然常常擔心醫藥費的問題,但是一切盡力就是了,她也想跟普天下有心病兒童的父母說,走下去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