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如何逆轉先天性心臟病童肥胖的風險?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依據世界肥胖聯盟估計,2035年全球肥胖人口數將達到19億人,相當每4人就有1人肥胖,儼然已成全球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肥胖是一種疾病,過重與肥胖會增加心臟疾病、糖尿病、肝病及多種癌症的風險,先天性心臟病童是肥胖的高風險族群,更要預防肥胖帶來的後天性心血管疾病風險。

先天性心臟病童超重和肥胖風險偏高的原因:

一、在疾病初期需要更多的熱量補充:

先天性心臟病童在未手術矯正前由於熱量消耗得多,食量卻沒有辦法追得上,往往很難增加體重,為了幫助成長,會給予高熱量配方或營養補充劑。手術後即便症狀好轉,也常會繼續採取高熱量飲食餵養。

二、有共同的風險因子:

研究發現某些兒童群體更容易發生肥胖問題,例如身體質量指數(BMI)在 85-95百分位數之間、父母一方或雙方有肥胖家族史、 BMI 在7歲之前迅速增加、青春期體重增加過度等。

三、運動的限制:

在治療前限制身體活動的先天性心臟病童與青少年,較有可能在治療後仍保持這種靜態生活方式,另外,父母也可能擔心運動會對孩子的心臟帶來不利的影響。傾向不積極鼓勵孩子運動。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什麼很重要?

我們都知道腹部肥胖反映內臟器官周圍的身體脂肪,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之一,並且受到遺傳和環境等因素影響,這些風險因子有能逆轉嗎?一篇2023年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研究,探討了腹部肥胖的遺傳易感性及生活方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相關性,該研究納入來自英國生物銀行282,316位成年人,以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 ,WHR)、多基因風險評分(weighted polygenic risk scores ,PRSs)和根據五個健康生活因素的評分,評估腹部肥胖的遺傳風險,並持續追蹤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結果發現,無論遺傳上是否容易發生腹部肥胖,維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都可以降低25%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HR = 0.75; 95% CI,0.7-0.81)。

如何預防先天性心臟病童發生肥胖問題?

一旦罹患肥胖,再減重是困難的過程,及早預防不當的體重增加是較好的策略,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一、從提供健康的食物做起

味覺及喜好是影響食物選擇最重要的因素,家庭飲食的供應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飲食喜好。研究發現,食物愈常出現在兒童面前,不論有沒有吃下去,都能增加孩子對該食物的熟悉感,對該食物的態度也會愈正面,尤其2至5歲是兒童飲食偏好形成的關鍵期,如果能夠從小在餐桌上供應有益健康的蔬菜、水果與全穀類這些能滿足食慾卻又不會攝入過高熱量的食物,會增加兒童日後嚐試這些健康食物的機會,有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二、注意提供的食物份量

許多美國研究指出,不論是在家、在餐廳或是吃包裝食品,當食物供應份量增

加時,人們的食物攝取量會增加,也導致熱量攝取增加。建議父母依據孩子的年齡和活動量,參考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提供適當的份量;並增加能提供飽足感之低熱量、高營養密度的原型食物。

三、多多在家用餐

研究發現,比起較常外食者,常在家中用餐之兒童與青少年肥胖率較低,在家吃早餐的兒童BMI也比較低。在家自己準備餐點且在用餐時間有較多互動、較正面溝通的家庭,體重正常的機會也顯著高於過重或肥胖孩子之家庭。父母除了可以作為飲食守門員提供營養均衡的餐食之外,以身作則吃營養健康的食物,也可以促進兒童與青少年發展健康的飲食行為。

四、全家一起運動

身體活動量不足是兒童與青少年肥胖的重要風險因子,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可以在安全的範圍內多創造讓孩子從事身體活動的機會,例如讓孩子走一段路上、下學;安排孩子課後及寒暑假參與運動相關社團、運動團隊或運動營;假日安排動態性的親子休閒活動等,可以增加孩子從事動態身體活動的興趣和養成規律動態身體活動的習慣。

五、維持良好親子關係

研究發現,親子與手足之間維持溫暖、關懷的關係;並具備適當凝聚力的平衡型家庭,兒童的家庭生活滿意度較高;也會展現較多的健康行為,如較低的熱量攝取、較常吃早餐,也較能維持健康的體位。國內外研究也指出,溫馨和諧的進食氣氛較能讓孩子接受食物。

六、不要忽視教養方式的影響

國外的研究發現寬鬆放任的教養方式與不良飲食行為或兒童與青少年肥胖有關,建議在家庭中提供健康之飲食,並依據孩子之心智發展訂定明確之飲食規則,用鼓勵的方式教導孩子吃健康的食物,避免使用交換條件的方式誘使孩子吃某種食物,並關心孩子的需求與反應,且父母、長輩之間要取得共識,有一致的教養方式。

 

參考資料:

Wang, M., et al., Adherence to a healthy lifestyl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abdominal                                          obesity, cardiometabolic risk markers,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3.

Helping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tay Healthy, Active & Fit/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林薇, et al., 兒童肥胖預防:從家庭生活脈絡分析.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2014. 33(1): p.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