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心臟病的術後照顧和追蹤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一直不斷地進步,病童接受手術的年齡也越來越低,對於小兒內外科醫師來說挑戰越來越多,病童術後存活並且順利出院已經是最基本的要求,現今術後照顧的目標分為短期中期與長期,短期除了讓病童順利出院之外,中長期還要讓病童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並且順利長大成人!

術後恢復流程

術後須注意低心輸出量症候群,一般會使用強心劑與利尿劑並密集觀察生命徵象與排尿量,當術後順利關閉胸骨時,就會調降強心劑的劑量,及嘗試灌食,並開始訓練脫離呼吸器,在移除呼吸器之前,通常會盡可能拔除引流管。

術後在加護病房的照護重點

一、呼吸器

呼吸器的目的是讓病童休息,術後放置時間依術式而有不同:

單純心室中膈缺損:新生兒或小嬰兒有肺高壓者通常小於三天,其他病童可在術後當天或隔天拔管。

心室中膈缺損併主動脈弓狹窄或中斷:約一週

法洛氏四重症:小於三天

大動脈轉位:約一週

人工血管分流:一~二週,但個別差異較大。

諾伍德氏第一階段手術:二週

單一心室第二階段手術:小於二天

第三階段手術(完成fontan循環):小於二天

脫離呼吸器後有時需要俗稱救命神器的高流量鼻導管(High-flow nasal cannula)來輔助,有些病童在移除呼吸器的過程中發生困難或失敗,可能的原因有:

1.原本心臟衰竭仍持續:例如有殘存缺損或分流,需要再次評估。

2.營養狀況差:病童體重在術後減少太多或增加狀況不理想,或有水腫情形,會讓呼吸輔助肌乏力,以至於無法正常自主呼吸,造成拔管失敗。

3.氣管、支氣管狹窄或軟化、有息肉:若懷疑有氣管相關問題,需要安排支氣管鏡來做確認。

4.膈神經麻痺:重大開心手術後有時會有膈神經麻痺的問題,一般第二次手術較常會遇到,發生率約為2~5%,可能會導致肺塌陷,使肺活量降低,因而無法脫離呼吸器,此時須另安排檢查來評估。主要原因是膈神經沿著心包膜走向橫膈膜,當胸骨切開或止血時,有可能傷及膈神經,有些病童會自行恢復,部份需要再接受橫膈膜固定術,例如年齡小於六個月的病童,若經過二週觀察仍無法自行恢復,則可能需另安排手術治療,一般經過橫膈膜固定術治療後的病童,術後很快就能成功拔管。

5.乳糜胸水積液造成肺塌陷

胸管走在降主動脈附近,並通往靜脈系統,接受重大開心手術例如主動脈手術時,可能會造成胸管損傷而引起乳糜胸,另外一種原因是心臟衰竭使中心靜脈壓升高,使胸管中的乳糜無法順利回流,就會造成滲漏,並導致營養不良,多半經過飲食控制之後可以改善,較嚴重者須接受胸管綁紮與修補。

6.感染

 

二、引流管

術後常需要放置胸管來引流血水,需要密集照X光來確認肺部狀況以及管路是否在正確的位置。

 

出院返家之照護

一、鼻胃管

鼻胃管放置的目的是在短期內幫助病童增加體重,不適合長期使用,須注意以下問題:

1.出生即插管的寶寶,沒有由口進食的經驗,進食的本能會暫時消失。

2.接受重大開心手術的病童喉返神經可能受傷,使吸吞不協調,多數可恢復。

3.當抽痰、插管等治療太多時,會造成負回饋,當有物體靠近嘴巴時,病童容易產生痛苦的聯想,使未來訓練脫離鼻胃管需要花較久的時間。

4.放置時間久(尤其是大於半年)容易產生心理依賴,當餓了就想灌奶,不願意自己吸奶或由口進食。

5.有嚴重腦傷的病童無法咳嗽與吞嚥,則需要帶著鼻胃管回家。

6.容易發生嘔吐

7.可能引發胃出血,尤其是正服用阿斯匹林的病童更容易發生。

8.長期會使下顎發育不良及咬合不正

要提醒家長的是,病童移除鼻胃管後進食有大小餐很正常,只要一整天的進食量是可以接受的,就不需要太過擔心,吃是一種一定喚得回的本能,家長可以盡量維持一個輕鬆愉快的用餐氣氛,讓病童對於進食有愉快的聯想。

 

二、氣切

當呼吸器使用時間過長,且心臟短期不需要再接受手術治療,病童腦部功能及反應都不錯的狀況下,會安排氣切,病童才有機會離開加護病房,並盡早接受復建治療。呼吸道的問題在病童會走路之後常會改善很多,目標是在上小學前關閉氣切管。

 

門診追蹤

通常一歲以前需要較密集回診,例行回診的重點包括:

1.常規疫苗的施打:須特別注意輪狀病毒、肺炎鏈球菌、水痘追加以及流感疫苗的施打,以加強保護力,呼吸道融合病毒免疫球蛋白則因健保給付相對嚴格,完全符合資格才能公費施打。

2.生長與發育的評估

3.心臟功能追蹤檢查:例如依狀況安排心臟超音波

 

結語

先天性心臟病童經過妥善治療後並持續追蹤,不但可以保有正常的生活,未來的人生還有無限可能甚至更加精采,千萬不要為自己設限!

 

資料來源/

台大小兒部 加護病房主任吳恩婷醫師 直播演講內容

整理/中華民國心臟病基金會輔導師 王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