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臟電腦斷層vs心臟磁振造影 差別在哪裡?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隨著科技的進步,影像分析的精準度也越來越高,對於先天性心臟病患不管在手術前評估或手術後追蹤,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參考數據,雖然心臟超音波具有不具侵入性且可以快速提供心臟結構及血流分析的優點,但如果需要得到進一步的影像資料,例如各腔室與血管的走向及影像空間分析,以及血管外的其他鄰近構造如氣管等,就必須依靠心臟電腦斷層或心臟磁振造影來提供進一步的數據,這兩種檢查各有優缺點,臨床上一般會依年齡、診斷、治療階段、治療目標等因素來判斷。
心臟電腦斷層Cardiac CT

藉由X射線以不同角度穿透人體,再經由電腦重組出斷層面的立體影像,加上與受檢者心電圖訊號同步掃描(EKG-gating),可以降低心跳對於影像的影響,且具有非常高的空間解析度,可以對於心臟細微結構提供準確的影像評估,包括心臟、血管構造上的異常以及冠狀動脈的型態與分佈,是心臟外科醫師在手術前重要的評估工具,而且有檢查時間較短的優點,即使身上有管路或呼吸器一樣可以做,但有輻射線暴露的缺點,以及含碘顯影劑過敏的風險,較小幼兒檢查時可能需要接受麻醉劑施打,以確保檢查順利進行。

心臟磁振造影Cardiac MRI

利用人體組織內水分子中氫原子的磁場特性,經由電磁波產生共振,再經由電腦分析計算出磁振影像,所以沒有輻射暴露的問題,除了偵測異常構造之外,還可以評估心臟收縮功能、血流速度、瓣膜逆流程度等,但缺點是檢查時間較久,約需要一小時的時間,並且需要配合閉氣,年幼以及血行動力學不穩定的病患可能不適合做,體內有金屬植入物例如心臟節律器或腦部血管夾等,需評估是否可接受檢查,另外過快與不規則的心跳可能對於影像分析造成影響。

參考資料/

Pediatric Cardiac CT and MRI: Considerations for the General Radiologist/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2020;215: 1464-1473
(https://www.ajronline.org/doi/full/10.2214/AJR.19.2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