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疫情時代,心臟病童的運動與其他大小事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後疫情時代,心臟病童的運動與其他大小事】

後疫情時代,戶外活動及出國旅遊幾乎都已經恢復正常,先天性心臟病童也跟所有人一樣,等著迎接全新的生活,以及參加戶外體能活動,而除了運動之外,在後疫情時代還有很多我們會在意的健康大小事,一起跟大家分享!

一、先天性心臟病與運動

目前國內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成績與歐美國家相比,一點都不遜色,過去的目標是手術成功,現在的目標則不只如此,還希望先天性心臟病患能活得長久又健康,並且有良好的生活品質。過去長久以來,包括家長與醫療人員,都對於先天性心臟病童的運動抱持較保守的態度,現在則是有越來越多的證據告訴我們,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心臟病童,適合的運動強度也會有不同。

二、先天性心臟病童過重或肥胖的比例逐年上升

國外已經有研究發現先天性心臟病童體能活動的時間偏少,宅在家使用3C產品的靜坐時間偏多,飲食內容也往往不太健康,可能源於嬰幼兒時期不容易餵食而養成能吃什麼就吃什麼的飲食習慣,再加上不健康的飲食內容,例如吃太多紅肉、醃漬類食物、含糖飲料等,加上靜態的活動居多,對於心血管的健康相對不利,肥胖機率、頸動脈壁厚度相對於一般孩童,都有偏高的現象,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根據國外的研究,在學齡階段有1/4的先天性心臟病童有過重、肥胖的現象,成年後更有接近50%的先天性心臟病患有過重或者是肥胖的問題。

三、什麼樣的運動適合我?

運動通常分為二大類,第一個部分為等長運動,指的是運動時肌纖維長度不改變,但心臟的壓力負荷增加,運動時身體的血壓也會上升,而心臟的容量負荷不變,例如拳擊、重量訓練等,主要是訓練肌肉力量;另一個部分稱為等張運動,運動時肌纖維長度會改變,身體的耗氧量也會增加,而心臟的壓力負荷不變,但容量負荷增加,主要是訓練肢體的伸展,大部分的運動都綜合了這兩大類型,其中I A等級的輕度等長運動(如表一),例如散步、柔軟體操、兒童瑜珈、撞球、保齡球、高爾夫球、木球等,都屬於最緩和的輕度運動,中等程度的運動則像是腳踏車、棒球、桌球、游泳、快走、慢跑等。當需要提供先天性心臟病童運動建議時,除了可以安排心電圖、超音波、X光等檢查,以及身高、體重、血壓、血氧等評估之外,當孩子國小三四年級以上,能夠配合檢查時,還可以安排運動心肺功能測試,可以監測運動時的心跳、血壓、血氧的變化,以及計算呼氣及吸氣時氧氣與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藉此評估運動時心肺的負荷程度。(表一)

運.png

四、常見先天性心臟種類與運動建議

(一)非發紺型心臟病

心房中膈缺損(ASD)

運動建議依有無肺高壓及是否殘存缺損而定,若都沒有,在缺損修補或心導管關閉3-6個月以後,大部分的運動都可以進行,但是一旦有肺高壓,運動需要相對保守一點,因為肺高壓的程度有可能在運動時加劇,對於心臟負荷以及危險程度都較高,輕度肺高壓建議從事I A等級的運動,嚴重肺高壓則不建議進行任何運動。

心室中膈缺損(VSD)

較嚴重的心室中膈缺損通常在嬰兒期就已經接受手術,較輕微者可能會觀察到2-3歲再進行心導管關閉,在心導管關閉3-6個月以後,若沒有肺高壓則不需限制任何活動,有些小朋友在治療後可能出現心律不整的問題,則需要經過電生理專家的評估,才能確認適合的運動類型。

肺動脈瓣狹窄

輕度狹窄且壓力差在40mmHg以內,右心室功能正常時,可以正常參加一般運動,但建議每年回診追蹤;中度以上狹窄或瓣膜功能不全者,則建議較溫和的I A - I B等級運動,治療後如果仍有中度以上狹窄或重度肺動脈瓣逆流,亦建議較溫和的I A - I B等級運動。

主動脈瓣膜狹窄

輕度狹窄且平均壓力差在25 mmHg以內,可從事各種戶外運動,中度狹窄,平均壓力差在25-40 mmHg時,可從事I A - I B等級運動,例如桌球、游泳、騎腳踏車等,重度狹窄時則限制只能從事I A等級的運動,且不能參加競賽。

主動脈弓狹窄

要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一、高血壓及運動後誘發高血壓的問題,需評估上肢與下肢血壓差有沒有大於20mmHg

二、運動測試時有沒有誘發高血壓的問題

三、升主動脈有沒有因為狹窄問題而嚴重擴大?

通常建議治療後第一年避免激烈及會碰撞的運動,例如重量訓練、武術訓練等。

(二)發紺型心臟病

矯正前:建議只從事1A等級的運動,矯正後則視術後狀況而定:

法洛氏四重症(全矯正後)

許多孩子在一歲多以前即接受全矯正手術,此時亦是活動量正要增加的階段,當可以參加體能活動時,須評估心室收縮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心律不整以及是否有右心出口嚴重狹窄以及運動測試結果是否正常?若以上狀況皆沒有,則可以從事高強度的運動,若其中一項功能不正常,則建議從事較溫和的I A等級運動。

大血管轉位(ASO術後)

若有輕微心室功能不全,但運動測試正常,則可以從事I A、I B、I C、IIA等級運動,若有冠狀動脈缺血,則僅建議I A等級運動,且不可參加競賽。

單一心室循環(Fontan術後)

若沒有心衰竭症狀、血行動力檢查沒有明顯異常且運動測試正常,則可以從事I A等級的運動,再依據當時的狀況做微調,要提醒的是大部分Fontan術後的病童都有服用抗凝血劑,須避免碰撞型運動(例如不隔網子的球類運動)。

五、染疫康復後多久可以運動?

輕症康復者

可以先評估以下三個部分:

1.正常活動時是否出現胸悶或胸痛?是否出現暈厥或接近暈厥的現象?活動時是否出現異常疲倦或心悸?是否有血壓高的現象?

2.家族是否有50歲以下猝死病史?家族是否有心肌病變或心律不整相關症候群的病史?

3.接受兒童心臟科正式評估時是否出現異常?

若以上現象皆正常,則可以恢復正常運動,12歲以下建議依照自己的體能負荷來運動,大於12歲的兒童先評估染疫時症狀是否較輕微,例如是否3天內退燒?一周內肌肉痠痛症狀緩解?若是,則可以恢復正常運動,若染疫時症狀較嚴重,則建議一週內循序漸進增加運動強度與時間。

重症康復者

若染疫時曾住加護病房、有接受插管治療、曾併發心肌炎或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在康復後3-6個月內不建議運動,3-6個月後則由心臟科醫師安排相關檢查來評估,例如心電圖、超音波、運動測試、磁核共振檢查等。

五、後疫情時代流行什麼?

大規模疫情後,今年五月新冠病毒仍方興未艾,家中若有小於一歲未施打疫苗的幼兒,要提高警覺。且我們週遭依然有各種病毒存在,例如呼吸道融合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巨細胞病毒、皰疹病毒以及鼻病毒、腺病毒等,近期以流感疫情較為嚴重,提醒家長在流感季節前盡快帶孩子去施打疫苗,可以提供一定的保護力,以及降低重症的風險。另一個處於流行期的是腸病毒,今年以克沙奇A病毒為大宗,主要症狀是發燒、喉嚨痛及手腳出現疹子,提醒大家酒精無法消滅腸病毒,一定要以肥皂濕洗手才能有效預防。

六、Q&A

(一) 小朋友有先天主動脈和二尖瓣膜狹窄的問題,現在11歲,去年10月因咳血住院後,跑跳就容易喘,目前在學校都沒有上體育課,這樣可以從事什麼運動呢?

A: 主動脈瓣和二尖瓣膜狹窄的問題通常對於肺臟的影響比較大,若咳血的原因與心臟相關,心肺負荷會比較重,運動時需要較謹慎,可以進行較溫和的運動,例如走路、踏青或柔軟體操。

(二) 孩子的診斷是主動脈弓中斷,接受肺動脈綁紮,心室中隔缺損與心房中隔缺損已全矯正,請問可以跑大隊接力嗎?

A:國小中年級以上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可安排運動測試檢查,以客觀評估,再依評估結果適度參與班級活動,對於孩子身心發展很重要!

(三)孩子有上心室頻脈,目前吃藥控制中,運動量少,今年會做心導管電燒。他非常渴望能打棒球跟踢足球,請問能做什麼樣的評估來確認是否能做這樣的運動呢?

A: 上心室頻脈有不同類型,需評估所屬類型及誘發因子,平時可以讓孩子配戴運動手環來記錄體能活動與心跳變化的關係,提供心臟科醫師參考,並由心臟科醫師整體評估後提供建議。

(四) 孩子目前是3歲,第二型心室中膈缺損未矯正,定期回診有照x光,醫師沒有提到是否有肺高壓的狀況。請問肺高壓在超音波看的出來嗎?醫生沒有特別提到是否有肺高壓的狀況,有說心臟偏大。小朋友喜歡玩跳床,一跳就跳10分鐘以上,不知是否該制止?

A: 心臟超音波有許多參數可以告訴我們是否有肺高壓的跡象,可以在就診時詢問主治醫師,三歲孩子的活動較單純,且孩子通常不會強迫自己進行身體無法負荷的活動,如果孩子活動後沒有特別不舒服的症狀,例如臉色發白、冒冷汗、需要長久時間休息等,會較樂觀看待,可以請心臟科醫師提供較明確建議。

(五)請問醫生提到的等長跟等張運動哪者比較重要呢?

A:兩種運動的功能各有不同,一個是肌肉強度訓練,一個則是心肺鍛鍊,兩種都很重要,一般心臟有狀況的孩子,在等長運動的建議會較保守,例如重量訓練、三鐵運動、武術、柔道、跆拳道、空手道、競速單車等,如果孩子在治療後經評估心肺狀況良好,兩種運動類型都不偏廢比較好!

 

資料來源/

台大醫院兒童急診科 劉欣明醫師 直播演講內容

整理/王美慧 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輔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