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交替季節,有過敏體質的兒童往往症狀特別明顯,要如何幫助孩子避免過敏發作?專家提醒我們注意三大原則:避免接觸過敏原、避免刺激因素、以及適當的藥物治療。以下照護重點提供家長們參考喔!
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及過敏性眼結膜炎
一、遠離塵蟎
有高達9成以上的過敏性氣喘患者是對塵蟎過敏,而臺灣是溫暖潮濕的海島型氣候,本來就比較容易滋生塵蟎及黴菌,更要注意這些過敏原的控制!
你可以這麼做:
1. 使用除濕機維持室內濕度低於60%:可以讓塵蟎沒有辦法生存,也可以減少黴菌滋生形成壁癌。
2. 寢具要用烘衣機60度以上烘乾或曝曬大太陽以殺死塵蟎。
3. 避免使用地毯、布沙發、布窗簾。
4. 以太空布玩具代替絨毛玩具。
5. 清除室內灰塵。
二、 減少刺激因素
呼吸道感染、溫差變化大的環境、冰冷的飲食、在乾冷的空氣中進行激烈的運動、刺激性的味道、二手菸、污染的空氣等。
許多幼兒口服藥都是糖漿,除了接受度較高之外,也比錠劑容易吞嚥。但一定要正確服用才安全喔!以下是常見的給藥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使用藥杯(Medicine cups)
1.使用藥瓶附的藥杯,不要將不同種類的藥物倒在同一個杯子。
2.在倒之前將杯子拿高,雙眼平視藥量指示線,並倒入醫師指示的劑量,以確保劑量正確。
二、使用給藥匙(Dosing spoons)
適合已經會用湯匙的幼童,記得只能使用隨藥瓶附上的給藥匙並確認給藥匙上的劑量刻度。
三、使用滴管或空針(Droppers or syringes)
要平視指示線來確認正確劑量,給藥時不可將藥物直接滴入喉嚨,否則有嗆到的危險。正確的給法是緩緩將藥水滴於嘴角,讓幼童容易吞嚥。
資料來源/
http://pics.ee/15srd
口腔健康是兒童整體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齲齒是兒童常見的慢性疾病,根據衛福部委託家庭牙醫學會進行的 6-18 歲學童口腔健康調查發現,全台齲齒率雖然已經下降,但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目標相比,仍有進步的空間。齲齒除了會引起疼痛、發炎之外,還會影響孩子的咀嚼能力及發音,甚至因外觀受影響而導致自信心低落,千萬不要小看齲齒帶來的影響。
More幼兒期的孩子,正處於溝通技能快速發展的階段,無論是微笑、牙牙學語、用手勢指指點點,還是說出第一句話,孩子從一出生就努力想要表達自我!但是在COVID-19的疫情期間,我們需要持續保持社交距離與戴上口罩,就連幼兒也不例外,有些爸媽會擔心這些防疫措施是否會對孩子的語言發展產生負面影響?該如何因應?美國兒科醫學會提出以下建議:
More面對疫情變化的不確定性,難免會產生恐懼、焦慮的情緒,再加上必須遵守嚴格的防疫規範以減緩 COVID-19 的傳播,往往打亂原本的生活步調,讓人有深深的無力感,如果你也有同感,你並不孤單,因為你我都面臨一樣的問題。該如何讓自己的生活與孩子的學習保持穩定?提醒家長們,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到安全、保持健康的作息,以及管理他們的情緒和行為並建立好的適應能力。讓我們一起努力,幫助自己與家人度過疫情帶來的衝擊!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