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幼兒會發生心臟衰竭現象?
一、循環過度負荷(Over-circulation failure)
當心臟結構出現先天性異常或有嚴重貧血現象,心臟持續承受過載的負荷,就有可能出現心衰竭現象。
二、無法有效輸出出血液(Pump failure)
當心臟肌肉因感染、藥物、冠狀動脈病變或其他因素影響而受損時,無法 有效收縮及舒張,而產生心衰竭現象。
一、什麼是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指的是心臟輸出的血液,沒有辦法應付身體新陳代謝及生長所需,造成孩子出現生長遲緩現象。
二、心臟衰竭發生原因
1.心臟缺損或狹窄
當心臟結構有缺損或有開放性動脈導管時,會讓左心的血液流向右心,使肺部血流量增加,造成心臟負荷過重,產生心臟衰竭。而動脈或瓣膜有狹窄現象時,會使心室的壓力增加,超過一定程度後,心臟無法負荷而產生心臟衰竭。
2.心肌炎
心臟的肌肉因發炎(例如:流感或腸病毒感染)而產生病變時,會使心肌收縮力變差,造成血液輸出量不足,而產生心臟衰竭現象。
3.心律不整
心率過速或有心房心室傳導障礙時,也會使心臟過度負荷而產生心臟衰竭現象。
甚麼是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代表心臟打出的血不夠,無法應付身體所需以及新陳代謝與生長(或運動)。
心臟衰竭的原因
一、最常見的是過度負荷,多數與先天性心臟病相關(中膈缺損、狹窄以及各種先天性心臟病)。一歲以下嬰幼兒有八成是先天性心臟病所導致(82%);兒童及青少年有六成與先天性心臟病有關(61%);成人以後比例就比較低(<1%)。先天性心臟病心衰竭發生原因又可分為以下三類:
1.壓力的過度負荷:瓣膜狹窄使心臟的血不容易打出去或血管狹窄使血流不順,例如瓣膜狹窄、主動脈弓狹窄。
2.體積的過度負荷:例如中膈缺損、開放性動脈導管、先天或法洛術後瓣膜逆流。
3.心律不整
二、有些病童雖然心臟結構沒有問題,但因為心肌功能不好,例如心肌炎、心肌病變或心律不整,造成心臟打出的血無法應付身體所需。
三、心律過速或過慢
兒童心衰竭的發生原因?
當兒童心臟結構出現先天性異常或有嚴重貧血現象,就有可能因循環過度負荷出現心衰竭,或是心臟肌肉因感染、藥物、冠狀動脈病變或其他因素影響而受損時,無法有效輸出出血液,也會產生心衰竭現象。
先天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嬰幼兒先天性疾病,部分先天性心臟病一定要開刀才能矯正。家長們往往因為年幼的孩子要接受手術而擔心不已,我們整理了術前及術後的照護重點,提供家長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