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洛氏四重症是最常見的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而且治療的成績非常好。以台大團隊來說,術後整體的存活率達98%。這群由團隊從小嬰兒一路照顧到成家立業的病友,臨床上都有相當不錯的生活品質與體能狀況。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患者在追蹤數十年後慢慢出現心衰竭與心律不整,甚至有些人發生心因性猝死的憾事。
當我們以為成功的矯正手術已經改變了患者的先天宿命時,這群老病友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我們還要做的更多更好才行 !
台大兒童心臟團隊自2007 年開始,推動以心臟核磁共振造影(MRI)為核心的前瞻性照護計畫,以精準的數據(心臟核磁共振、運動心肺功能測試指標、心電圖、血液生物標記等)與長期追蹤研究來幫助這群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病友。而這些追蹤的項目,更是法洛氏病友平常在回診時要知道的追蹤重點!
在這個醫學進步的年代,大家都要更聰明的「看」醫生,而不是盲目的以為有被醫生「看」到就好。
1.要看「肺動脈瓣功能」:狹窄壓力數值?逆流嚴重度?狹窄程度靠超音波,逆流程度除了看超音波,要更精確的定量時要看心臟MRI。
2.看「肺動脈型態與狹窄」:手術後的右心室出口與肺動脈型態千奇百怪,心臟超音波可以做初步的評估,而必要時需要輔以心臟MRI或電腦斷層。
3.要看「左右心室的功能」:心室大小?收縮力?心臟超音波可以做初步的評估,而必要時需要輔以心臟MRI,特別是右心的數據,特別需要心臟MRI。
4.要看「心律不整風險」:定期心電圖追蹤很重要,必要時甚至要做24 小時心電圖或是運動心電圖。
5.要看「體能」:運動很重要,體能好壞更是心臟狀況的指標之一。所以建議法洛氏病友可以久久安排一次運動心肺功能測試,了解自身的狀況,特別是打算要懷孕的女性病友,更應該在孕前評估一下心肺功能。
做個小整理,法洛氏病友(青少年以上的年紀)在看完醫師後,應該要知道這些數據:
1.QRS波的寬度(12 導程心電圖)
2.右心室的容積(MRI)
3.右心室的收縮分率(MRI)
4.肺動脈逆流的分率(MRI)
5.右心室預估的壓力(心臟超音波)
6.最大攝氧量(運動心肺功能測試)
這些數據很多是動態的,所以往往需要定期再重新評估。那知道這些數據後要做什麼?當然就是要考慮需不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甚至治療。
1.如果心臟功能明顯退步且逆流嚴重:是不是需要考慮進行肺動脈瓣置換?不管是打算開刀或做心導管肺瓣,這時都要先找兒童心臟內科好好評估。心導管肺瓣雖然傷口小,恢復快,效果好,又有健保給付,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做,事先嚴格完整的評估是最重要的。台大兒童心臟團隊的數據顯示,約70% 的患者可以受惠於這項新的心導管治療,成功率超過98%。
2.如果右心出口或是周邊肺動脈有明顯狹窄:是不是需要考慮把它做大解除狹窄?不管是打算開刀或做心導管氣球擴張/支架置放,這時都要先找兒童心臟內科好好評估。如果是殘餘的肌肉狹窄,這必須再次手術切除。其餘位置的狹窄,大多可以透過內科的心導管技術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3. 如果心律不整很頻繁或是很嚴重:是不是需要考慮作電燒或節律器/去顫器植入?不管是打算開刀或做心導管治療,這時都要先找兒童心臟內科好好評估。如果是剛好要再次開刀,可以請外科在術中直接在心臟內做燒灼。但大多數的情況,可以透過內科的心導管技術做電燒治療,甚至大多都能在無輻射的條件下完成。
希望法洛氏病友們都能夠很清楚的瞭解自己本身的檢查數值,與醫師討論,做最適當的醫療處置。
作者/陳俊安醫師
台大兒童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
【專長】心臟超音波、兒童心導管檢查與介入性心導管治療、先天性心臟病術後之心臟功能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