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忽視的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危機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不管是大朋友或小朋友、有沒有心臟病或是其他疾病,每個人都應該關注肥胖這個議題。我們的身體源自於祖先的遺傳,適合整天活動的生活模式,但現代人的生活跟以前有很大的差別;遠古的祖先常常花一整天的時間才能取得一點點的食物,所以體型都偏瘦且肌肉較發達,反觀現代人走一分鐘就能夠拿到高熱量的食物,坐在電腦、手機前面的時間也很多,所以體型慢慢遠離祖先的模樣,也逐漸發展出文明病或是代謝症候群,值得我們深思。

兒童與青少年的肥胖問題

肥胖的嬰幼兒在童年、青少年期和成年期可能會繼續肥胖,世界肥胖聯盟呼籲「肥胖是一種疾病」,過重與肥胖會增加心臟疾病、糖尿病、肝病及多種癌症的風險。相關併發症包括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臟、呼吸、內分泌疾病等,也會影響心理、社交與學習,而肥胖是可以預防的,應該提早學習如何預防。

一、脂肪肝

當脂肪堆積在肝臟時,可以透過超音波或其他影像檢查出來,當肝功能進一步發生異常,如果沒有好好的處理,將來就會發生肝硬化的問題。美國因脂肪肝引起之肝硬化需換肝的人數,已逐年上升,甚至在青少年就發生,北美兒消醫學會建議所有9-11歲的過重與肥胖兒童應檢查脂肪肝,一旦發現兒童脂肪肝,應以生活型態改變為主要的治療方式。

二、第2型糖尿病

第2型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有關,20歲以上的盛行率已達10%,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常常在青少年時期就慢慢發生胰島素分泌問題。

如何預防兒童與青少年肥胖?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6年發現全世界5-19歲的孩子有3.4億有肥胖問題,國人 7-12歲、13-15歲及 16-18歲之過重加上肥胖盛行率分別達26.7%、30.6%及28.9%。我常在門診跟小朋友說:「還好你來了!有注意到這個問題」,來得及在兒童期還沒有發生併發症時趕快處理,當注意到肥胖這個資訊時,表示你非常注重健康!成長中的兒童與青少年,應以健康知識教育、生活與行為模式養成與調整為主要介入方法,且要考慮年紀、性別、及成長,每個人都應該身體力行,不要等到嚴重肥胖時才就醫。

一、正確的量測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

正確測量才能判斷身高與體重的百分位,是正常成長、過度肥胖還是體重不足?

兩歲以下:

嬰幼兒的體重身高比,依世界衛生組織 WHO公布的曲線圖,在97.7百分位以上時,診斷為肥胖。

兩歲以上:

BMI值> 85百分位:過重(overweight)

BMI值> 95百分位:肥胖(obese)

BMI值> 95百分位切點值的120% :嚴重肥胖(Severe obesity)

兒童或青少年判斷過重及肥胖時,應該以半歲齡為切點,並取年齡中位數。

二、生活型態介入治療

父母必須積極介入過重或肥胖兒生活型態的調整,對於飲食及運動需有共識

且全家一起執行,並加強每次健康行為諮詢目標的管理,允許兒童自我管理以及避免過度嚴格的飲食計畫。

1.身體活動

包括每日少於2小時看電視與使用3C產品,降低靜態活動的時間以降低BMI,對於學齡前的小孩效果更明顯。學齡前期提供充足的空間多在戶外運動,6歲以上建議每日超過一小時的中等強度體能活動,並建議增加步行、爬樓梯、走路上學等活動。增加身體活動量雖然不一定能降低體重,但是對於體脂肪的降低是有效的。

2.充足的睡眠

3.健康飲食

降低含糖飲料的攝取量是目前被證實有效的飲食建議,另外,外食(特別是速食為主)頻率較少者,肥胖風險也較低,並改變用飲食來慰勞或紓壓的習慣。

(1)鼓勵每日攝取大於或等於5份的蔬菜與水果

(2)減少含糖飲料

(3)每天吃早餐

(4)盡可能增加在家與家人共同用餐

4.若兒童及青少年因病服用抗精神病藥物而導致肥胖,可照會精神科醫師改用其他較不會影響代謝方面的藥物,考慮藥物治療時,應結合行為療法的介入

5.台大兒童醫院於2018年起開辦兒童青少年「健康活力-減重整合性門診」,

提供為期1-5個月療程,讓家長與孩童共同參與行為調整及記錄。

結論

肥胖是一種疾病,需要持續醫療追蹤與介入,青少年時期是習慣養成最佳的時機,在學童與家長都很忙的現代,雖然肥胖控制非常具挑戰性,但先從觀念與知識的調整開始,慢慢投注時間,全家一起照顧健康,一定可以走向幸福之路!

Q&A

一、請問先天性心臟病童體重過重時建議看哪一科?

可以諮詢心臟科醫師運動建議或是否需要限制運動?知道自己的風險在哪裡以及注意事項,然後將自己當作是一般兒童,比較自己的生長百分位,判斷是正常體重增加還是脂肪堆積太多的問題?建議可以在規則返診追蹤時,同時注意體重問題。

二、心臟病童就醫時,醫師說要限制中度運動,學校老師知道後不建議上體育課,請問如何增加孩子的活動量?

一般體育課的活動多半僅達中度運動的強度,需要限制的是高強度運動例如100公尺競速跑,可以請醫師更具體建議可以進行的運動,再跟學校老師充分溝通,平時也可以利用多走路的方式達到增加活動量的目的。

三、小孩忙於課業沒有太多時間運動,請問如何預防孩子過胖?

可以利用上下學時間多走路或爬樓梯,假日全家一起出外踏青與活動養成好習慣。

資料來源/

2024/10/12台大兒童醫院小兒腸胃科 陳慧玲教授直播演講內容

整理/中華民國心臟病基金會輔導師 王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