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年輕時就降低未來心血管疾病風險?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高膽固醇會增加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美國心臟學會在2018年的膽固醇指南中明確指出,血脂的控制非中老年人的專利,在任何年齡都一樣重要。最近發表於《Nature》期刊的一項針對早期膽固醇暴露風險研究更發現,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取決於終身累積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早期暴露者在中年時期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的風險,參與該研究的學者提到,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和接觸的時間是心血管疾病的決定因素,隨著時間的進展,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會隨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和接觸時間而增加,而近8成的心血管疾病可以事先預防,維護心血管健康應該從小就開始,你可以這樣做:

一、規律運動並維持理想體重

維持理想體重以及運動,已經被證實能夠減少血中低密度膽固醇,其中運動還可以促進心臟、肺臟和血液循環功能,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等費力身體活動,就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從兒童時期就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二、注意每日飲食

人體中的膽固醇約30%來自各種食物,尤其是動物性的脂肪,建議每日飲食以原型食物為主,並採取「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原則,以在地新鮮蔬果搭配低脂肉類及植物性蛋白,並避開飽和脂肪和加工食品,例如油炸食物、含酥皮食物、包裝零食及含糖飲料等。

三、及早意識到保持血脂正常的重要性

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當作是終身的目標,如果有高血脂的家族病史,建議提早做血脂的篩檢並持續追蹤,美國心臟學會建議年滿20歲年輕人,每4-6年進行一次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台灣的健保則是提供40歲以上成年人,每3年一次免費血脂篩檢。並注意以下危險因子:

1.心臟病及中風的家族病史

2.已知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TG)過高者

3.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

4.慢性腎臟疾病

5.慢性發炎性疾病,例如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等

四、定期測量血壓

18歲以上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若有高血壓家族病史,更應該從年輕就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可以參考2022年「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及「社團法人台灣高血壓學會」高血壓指引中的722原則,每年至少一次連續「7」天量測、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回,總共「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值。量血壓半小時前避免飲食、洗澡、運動、喝咖啡或茶且不憋尿,並於開始測量前五分鐘靜坐休息,測量時不要說話或移動,才能準確量測血壓值。

資料來源/

1.美國心臟協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ttps://www.heart.org/en/news/2018/11/10/new-guidelines-cholesterol-should-be-on-everyones-radar-beginning-early-in-life

2.Takaoka, M., Zhao, X., Lim, H.Y.et al. Early intermittent hyperlipidaemia alters tissue macrophages to fuel atherosclerosis. Nature(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993-x

3.3成國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 血壓量測「722原則」,您做了嗎?

https://www.mohw.gov.tw/cp-6560-758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