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也會頭痛嗎?
頭痛並非成人的專利。打從孩子會表達開始,就有可能會開始出現頭痛的抱怨。以常見的偏頭痛為例,男孩發作的時間較早,平均在7歲,而女孩較晚,平均約11歲時發作。
小孩頭痛該如何區分?
小孩的頭痛分為原發型頭痛以及次發型頭痛。
原發型頭痛
1.偏頭痛: 是屬於體質性、症狀較為嚴重的頭痛,有高度遺傳相關性。會伴隨有自律神經的症狀,出現臉色蒼白、食欲不振,甚至噁心、嘔吐的臨床表現,或是希望家人能把燈光關暗、不要再大聲吵鬧或講話等畏光怕吵的症狀。
2. 張力型頭痛: 起因於環境或生活造成的心理壓力,導致生理上的頭痛。與偏頭痛最大的不同,就是極少會伴隨有嘔吐、畏光、怕吵等自律神經的症狀。通常消除或減輕壓力源頭痛就不藥而癒。
次發型頭痛
誘發的原因從最常見的感冒發燒或單純的情緒壓力,導致的血管擴張、牽扯,到比較嚴重的腦炎、腦膜炎、腦瘤、頭部外傷的腦出血或腦壓過高而形成的發炎反應或壓迫,都有可能。
兒童偏頭痛和大人有何不同?
1.兒童偏頭痛的發作時間較短
2.兒童常是雙側性的太陽穴疼痛,而非單側性
3.兒童的偏頭痛症狀早期可能不一定有頭痛,而以週期性的嘔吐症或悶悶的肚子痛、陣發性的暈眩,甚至用持續幾小時或數天的斜頸來表現,屬於偏頭痛的前驅症候群,後來年紀漸長,才慢慢出現偏頭痛的典型症狀。
兒童頭痛需要就醫嗎?
如果頭痛時,永遠是定點的劇痛、越來越痛,痛的時間越來越持久,半夜會痛醒,或是伴隨噴射性的嘔吐、一早起床劇吐,或是伴隨肢體無力、痙攣,就是須特別留意的頭痛,可能是因腦腫塊壓迫,腦壓升高或血管病變等器質性原因引起的,應盡快就醫。
如何治療兒童頭痛?
最重要的是了解頭痛的原因。如果是次發性的頭痛,應治療導致頭痛的疾病,如鼻竇炎、腦壓升高等。如果是體質性(原發型)頭痛,像張力型頭痛和偏頭痛,減少生活壓力或消除壓力源是改善頭痛的不二法則。另外可輔以藥物治療。
該如何避免誘發頭痛?
重點有三:
1. 睡眠:無論平日或假日,保持規律的睡眠,不熬夜。
2. 運動:適度的運動,以維持血管的彈性;激烈運動後,宜攝取運動飲料,補充水分和流失的電解質,可避免腦血管塌陷,減少發作。
3. 飲食:適當飲食,避吃不該吃的食物,不過餓。
當兒童抱怨頭痛時,建議找小兒神經科醫師詳細評估,以釐清病因並對症下藥!
作者 范碧娟/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